李君廣
《菜根譚》里說:“文以拙進,道以拙成。”一個“拙”字有無限意味。拙是進步的基本,玩弄機巧,就會成為一個有名無實的空架子。現代社會,拙與巧的反差尤為突出,努力進修是拙,造假文憑是巧,這里的拙與巧如同實與虛。
大學者季羨林認為學習外語最好是聰明人下笨功夫,他說:“如果說聰明人下聰明功夫,那肯定學得不扎實;如果是笨人下笨功夫,那起碼還能記住好多東西;如果是笨人下聰明功夫,那就完蛋了,什么都學不到。好多人為什么學不好外語,就是因為太想找訣竅、走捷徑了。學習外語沒有任何訣竅,不管是誰,只能下笨功夫,多讀多背多記。季論精當,不僅學習,做人做事,也需要笨功夫。
安于拙進,就要讀懂世界,讀懂根本。農民種田,靠的是拙,一撅一鋤,待機守時;人吃飯,要一口一口的吃,還要細嚼慢咽,如果囫圇吞棗式地大吃海喝,不但沒有了品嘗美食的享受,還會出現健康問題,甚至危及生命。安于拙進,就要經受誘惑。人生有許多誘惑,名利。官職、金錢、美色……許多絕頂聰明者都栽在這些誘惑上。安于拙進的人多也需要錢,卻信仰“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人生信條;雖也喜愛美色,但懂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水”的道理,對配偶之外的一心,永遠止于精神上的欣賞。
這個世界往往有投機取巧的聰明人上躥下跳,成為時代的寵兒,但真正支撐這個世界的是安于拙進的人。沒有這些安于拙進的人,我們就不會有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天河的神奇創造,不會有一個個夢想變成現實的今天。故聰明人下笨功夫,絕非真笨,乃成功大道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