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近年來,我國航運事業迅速發展,綜合實力從整體上已經得到顯著提高,具備了安全、科學的發展條件。但在航運企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生產效益與安全性能之間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特別是在金融危機后,航運企業在注重利益化的過程中,安全基礎相對薄弱,在重大安全隱患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情況下,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要讓航運業得到良性發展,就要足夠的重視安全,通過加強安全管理來提高生產經營的發展。
一、航運發展中安全管理與提高生產經營的關系
1.安全管理與生產經營的概念
所謂安全管理,是航運企業在運營的過程中以國際海事公約、ISM規則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據,制定符合企業自身發展特點,為船舶提供安全管理、運營和防污染等措施,并在實際的企業運營中予以執行的一種內部管理。所謂生產經營,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調整企業的人力、物力,應用科學的管理方式進行生產經營活動而獲得利益。總的來說,生產經營是挖掘企業自身潛力,降低消耗,提高企業競爭力,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2.安全管理對于生產經營的重要性
在航運發展中,安全管理與生產經營雖然最終目的相同,但是根基卻是安全管理。就重要性來講,安全管理與生產經營同等重要。一些航運企業的領導沒能真正把握企業生存的基礎,只重視生產經營所帶來的利潤,而忽視了安全管理、安全基礎設施的投入、船員安全教育培訓等,認為利潤的最大化就是企業經營的一切。這種片面的看法導致了其在企業管理決策時的主觀臆斷性,使生產經營受到負面影響。如果不能正確處理好安全管理與生產經營之間的關系,航運企業運營時就會出現一系列安全事故,經濟效益就會下降,甚至最終導致企業無法持續經營。
3.安全管理對于生產經營的同一性
企業安全管理作為企業生產運營中一個不變的核心主題,不僅僅包括對人類生命財產安全的管理,也包括對生產過程和經營過程的安全管理,同時還包括對企業效益的管理等。在安全的環境中生產經營,才能夠保證平安無事,取得實實在在的效益,從而滿足企業的發展。反之,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就會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帶來眾多的問題,使得企業產生負效益。所以,安全管理與生產經營并不是兩個矛盾的個體,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企業的發展。航運企業的管理體制必須在安全的前提下進行,安全生產才能夠出效益。所以說,安全管理就是經營,就是管理的核心內容。
4.安全管理對于生產經營的促進性
從表面上看,企業的安全管理確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如為新造船選配優質設備,為船舶添加備件物料、配備相應的工作人員、加強日常維護等。而現代企業的經營理念是,通過不斷的改革,應用高新技術、減少工作人員、精簡部門、減少能源損耗、壓縮不必要的開支等,就是用最低的投入創造出更多的經濟效益。這與安全管理投入似乎形成了某些沖突,所以有時候有的人就會認為安全管理與生產經營是不協調的,不能相互促進。其實,從本質上看,兩者之間卻是辯證的關系,在企業的運營過程中相輔相成,互為條件和目的。安全管理是生產經營的重要前提,生產經營是安全管理的必然結果。只有在實際的運營生產過程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夠保證運營生產順利有序地進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應該說,安全管理具有正負兩重效益,即管理得好,安全生產經營是正效應;管理得不好,安全事故發生是負效應。正效應蘊涵在生產經營的整個效益中,不容易被發覺;負效應所帶來的損傷則較為嚴重,較為明顯。即使運營規模較大的企業,也只有確保安全生產經營,持續保持正效應,其經濟效益才能提高。
對企業來講,安全管理與生產經營既辯證統一又相互矛盾。解決這對矛盾的關鍵是找到兩者的平衡點。作為一個企業,首先要明確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終目的及責任,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不忽視安全管理,也不丟掉經營效益。在生產經營中保證切身利益的經濟效益提高,是每個企業的責任體現和經營目標。安全基礎設施的合理投入,能夠有效地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找到這個平衡點,企業的安全管理投入也就有了保障,管理水平就會隨之提高,經濟效益也會隨之增長,從而使企業安全有序的運營。
二、航運發展中以安全管理提高生產經營的措施
1.抓好船舶工作人員培訓工作是優化生產經營的過程
船舶運輸出現風險時,如果從業人員有專業的素養,就能夠依照自己所學的知識及時應對各種風險。所以,要對船舶從業人員嚴格把關。2002年7月全面實施的ISM規則,對海上從業人員進行了嚴格規范,要求必須持有專業證書才被準許上崗作業;船舶培訓機構要加強船舶從業人員、岸基指導人員實踐技能的培訓,比如用仿真的方式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按照這一規則去做好安全管理,就能優化生產經營的過程,減少航運企業因為航運事故帶來的成本損耗,提高經濟效益。
2.加強船舶日常維護的監管力度是生產經營的重點
要減少航運安全管理事故,就要做好日常維護監管。船舶設備損壞、老化或者缺失,要立刻補充完備,特別船齡偏大、船況較差的船舶,更要強化日常維護保養,使航運安全得到保證。各航運企業要嚴格按照ISM規則要求執行,建立、實施安全操作和維護保養程序。在進行航運時,要做好每日記錄,動態進行航運管理。有些航運企業為了獲得最高利潤,在行駛時一味要求加快航速,往往容易造成撞船事件多發。因此,做好日常管理,就要抓好航運速度控制,使航運的速度、靈敏度等得到最有效的平衡。做好安全管理,航運企業才能穩步地持續生產經營。
3.嚴格船舶質量安全管理是生產經營的基礎
船舶監造質量是安全管理的基礎。相關部門必須制定監督管理的措施,使船舶質量得到保證。這包括嚴格審核圖紙,讓船舶在設計上確保質量;對船舶制造和設計圖紙作詳細對比,對不符合設計圖紙制造的船舶要追究原因和責任;確保船舶制造人員的素質,要求具備專業素質從事制造工作。只有嚴格把關船舶質量,在進行航運業務時才能減少安全管理事故發生。這是航運行業生產經營的基礎。
在航運發展中安全管理是重點,只有做好安全管理工作,航運事業的生產經營才有立足的基礎。因此,航運企業要以安全管理工作促進生產經營,并切實做好。唯有如此,目前低迷的航運企業才能走出事業低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