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多沒有回老家了。船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靠泊時,我與母親視頻通話,她仍然一如既往地講著故鄉的人和事,在視頻中讓我看房前屋后的風景,絮絮叨叨地說門前的棗樹結果了、屋后的枇杷可以吃了、年初買的小母雞下蛋了、老狗小黃已經走不動道了……那一刻,故鄉在母親的絮叨中被喚醒,我仿佛又看到了門前那條清澈的小河、后山高大青翠的樹木……上船已半年有余,此情此景,真是治愈。
自18歲離開后,我回故鄉的次數越來越少,偶爾回去住上兩天,故鄉的朋友、兒時的玩伴大多都在外地打拼,熟悉的老人慢慢離去,許多新的面孔迎面走來,真有點“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覺。母親會告訴我這是誰家的孩子在哪里上學、在哪里上班,又總說:“我和你爸爸以后走了,還要靠這些年輕人把我們抬上山,所以你回來要謙虛一點,不管認不認識都要主動和別人打招呼,要給別人上煙……”我都一一照做,與故鄉的羈絆就在這一來一往中延續。
年輕時覺得時間過得好慢,童年好漫長;成年之后又覺得時間過得好快,如白駒過隙。不知不覺間,人生已經過半,但不管多久,仍然記得上學路碰到同樣遲到的同學,緊張瞬間得到釋放的輕松;仍然記得放學后與同桌下河摸魚忘記了回家的時間,被母親拿著楠竹條子追趕的難堪;仍然記得與小伙伴在后山上放牛,生火烤地瓜的清香和滿足……
人有時真的很奇怪,明明在一個城市生活的時間比在故鄉更長,就是找不到回到故鄉的那種感覺。身處異鄉的人群里,故鄉是一團火;走在異鄉的路上,故鄉是一盞燈;歇在異鄉的夜晚,故鄉是一個夢——怎么也圓不了想家的心情。說不清我們牽掛的是什么,那里有我們的童年——或許,我們把自己的純真、快樂、美好都留在了那片土地;那里有我們的根,無論走到哪里,都有故鄉印在身上的底色。在故鄉,鮮明印記的是色彩、也是聲音。你看,那炊煙升起的黃昏多么自然清新;你聽,那雞、鴨、鵝、牛的叫聲多么悅耳動人;還有比歲月更蒼老的那山、那河。這幾年,隨船航行至五大洲四大洋,身處異國他鄉時,對故鄉的思念愈發強烈,每次一回到南海海域就有一種回到故鄉的感覺——一種心安的感覺,睡覺都格外香甜。
對于故鄉,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鄉,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一經喚起,就是你已經回到了故鄉。無論出走或是歸來,愿我們眉宇間仍有故鄉的山水和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