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奎
在船工作,說得最多的是安全,做得最多的也是為了安全。安全是我們的生命線,安全是保護船員生命的前提。盡管決定安全的因素很多,諸如氣象、海況、設備等等,但歷史證明,大多事故主要是人的因素造成的。而人的因素有著很大的不確定性,一天中不同時段,人的狀態都會有所不同。怎樣做才能使事故的人為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確保船員的生命安全呢?應該說,一個人的責任心、大局觀、制度感、技能以及周圍的工作氛圍等等都是決定他和周圍的人是否更加安全的基本因素,而如何使安全成為一種本能,對確保安全穩定的工作和生活局面,確保船員生命安全尤為重要。
以下從安全思維方面談談如何讓安全變成本能的幾點思考——
首先,讓安全成為意識。在船工作,風險無處不在,任何事情都可用風險的大小來衡量。“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經常學習體系文件,研究各種規章制度,熟悉各種操作規程,就是在不斷增強我們的安全意識。每次工作之前,要多點去考慮一下風險,采取合適的預防措施,在科學監督下實施,這樣就可以有效地減小風險。安全意識的養成絕非一朝一夕,需要不斷地灌輸正確的理念,同時伴以規范操作,強化技能,總結反省,當達到熟能生巧、游刃有余的時候,這種行為就會成為一種意識。有怎樣的意識,就有怎樣的行為。有了意識,遇到問題就會自覺地去評估風險,考慮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采取合理措施,讓操作更加科學,讓行為更加安全。意識是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形成的,因此,我們需要通過自身的理論學習,熟練操作技能,從小事做起,一步一個腳印,養成良好的安全意識,時刻牢記“在船工作,只可謹慎終身,不可僥幸分秒”,逐漸做到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轉變。
其次,讓意識成為習慣。當安全行為成為意識的時候,它只是安全的開始,因為事情是變化的,環境是變化的,我們仍然需要不斷強化,讓意識成為一種習慣。在日常工作中,絕大多數人犯了錯誤,或許并不是真的不知道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規程,而是心存僥幸,一時疏忽,這就是平常沒有養成好的安全習慣。每當要工作時,是否自覺地去考慮安全,是否下意識地佩戴勞保用品,是否考慮自己的行為既保護了自己,又不傷害別人,這就是安全習慣的問題。沒有好的安全習慣,問題就會不請自來。事實證明,很多事故都是由于沒有安全的工作習慣造成的。但怎樣才能使意識轉變為習慣呢?有了意識,我們就能主動學習,嚴格規章制度,遵守操作規程,用這種思維不斷強化并付諸行動,周而復始,安全意識就成了習慣。有了好的習慣,就能善于發現問題,就能把問題消滅在萌芽之中;有了好的習慣,遇到問題時,我們就能快速地判斷,正確的處理;有了好的習慣,不但能使我們減少事故的發生,而且遇到危險時能讓我們從容面對。有人問一位老船長,您這么多年航海,靠離泊從沒出過事,您是怎么做到的,老船長說,“低速,多用車”。寥寥幾字,也許這正是一種安全的習慣。
最終,讓習慣成為本能。習慣的積累,我想最終應該是成為本能。大家都知道,當飯到嘴邊的時候,我們幾乎不用任何思考,就會張開嘴迎接食物的到來,這是因為我們具有這樣的本能。當安全習慣持續積累,我相信這種習慣就會融到我們的血液,浸到我們的骨髓,成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這就成了一種本能。本能的反應速度是驚人的,它幾乎不用思考,對危險的處理是直接而迅速的。當安全習慣發展成為本能的時候,那我們在日常工作中不管做什么,自然而然地會首先考慮安全問題,會自然地要求自己按操作規程做,看到別人的違章也會及時制止。當我們不斷地通過學習、實踐來增強安全意識,工作時下意識地考慮安全,在工作的各個階段充分考慮事態的發展,就算偶爾不可避免地發生事故,那也能最大限度地減小事故的傷害。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不斷地用安全的思維去行事,用正確程序去規范自己,不斷總結已經發生的風險、事故,安全習慣發展成為本能并不遙遠。“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的態度,誰能說不是一種本能呢。
永遠不要期望沒有風險,以安全思維預之防之,謹之慎之,方可最大限度地化險為夷。萬事生于微而成于著,讓安全始之以意識,持之以習慣,化之為本能,逐層進之,那么,層進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安全,而安全本能將使船員自身和企業受益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