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國求
日前,筆者在攤開簡易床鋪時弄傷了小手指,鮮血直流,疼痛劇烈。然而,木已成舟,懊惱無益,痛定思痛之余,由此深刻地想到,要想做到“三不傷害”,學好“三招”是關鍵。
用好“事故導向”第一招。雖然弄傷小手指談不上大事故,但在安全的問題上要有“事故導向”思維。俾斯麥說:“每個笨蛋都會從自己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聰明的人則從別人的經驗中獲益。”幾天的傷痛讓人刻骨銘心,腦海中浮現出過去大大小小的人身傷害案例,分析后發現,大多是人為的低級錯誤:放松了安全警惕,違反了作業規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安全隱患需要排查,安全教訓必須吸取,堅持用好“事故導向”,是讓我們從別人的錯誤中獲取安全教益的有效捷徑。
用好“四不放過”第二招。按照杜邦“所有事故都是可以預防的”安全理論的邏輯思維,為何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安全問題?其根源還是在人-機-環境的安全系統上發生差錯。在安全的問題上要多用“放大鏡”,把小事當大事來處理。回想該次傷害的過程:主觀上以為打開簡易床是一樁小事,經常性操作沒有什么問題,思想上缺少安全防范意識,加上操作時不夠小心謹慎,心態浮躁、動作粗魯,最終導致了手指受傷。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來進行自析、自查、自糾、自罰,其直接原因是手放錯了地方,根本原因還是安全意識不強;通過舉一反三的傷害案例學習提高了安全意識;重新識別、評估打開床鋪的風險和程序,規避再次犯錯;責令自己寫一篇安全感想算作對自己的處罰。小事釀成大錯的諸多教訓提醒我們,安全是“全面、全員、全天候、全過程”的,任何時候都大意不得、馬虎不得,要始終心懷敬畏,如履簿冰。
用好“風險控制”第三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做到“三不傷害”,確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要有“風險管理”思維,知道危險識別的方法,清楚風險評估的程序,保持風險管理的意識,這才是規避傷害的有效做法。然而,“因噎廢食”的傳統思維和習慣總是與“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相違背,這也是屢屢發生低級錯誤的根源。只要遵循風險管理的預控規律,識別并標識可能存在的風險,分析出風險威脅并評估風險危害的程度,按照安全綜合管理體系的要求采取正確的控制措施,保持做事應有的小心和謹慎,“三不傷害”的落實就能多一份安全保障。